北京4月21日电(张劲松 孔明)“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中央政府及多部委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养老服务业的顶层政策架构初步形成,特别是广受关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在多个城市启动试点。
这是21日开幕的“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透露的信息。该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六大院系联合主办,清城同衡大健康科技研究院承办,以“布局 落位”为主题,邀请政府、学界、企业等2000多人,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讨论养老产业落地之路。
4月21日-23日于北京举行的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以欧美同学会合唱团合唱开场。 孔明 摄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15年是老龄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
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求:“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16年7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用1-2年时间,在上海、成都、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该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者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人社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形成适应中国社会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对于养老这一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仅靠政府、社区和家庭还不够,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道路,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的热情,加强资源整合与联动、政策统筹与衔接,形成良好的导向,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其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境内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老年病和临终关怀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2017年2月16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发布。该行动计划由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制定,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年,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医养结合体系逐步健全
由于养老需求的差别,不同养老方式不断出现,大量投资者在摸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参与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的专家认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会成为主流。医养结合作为适宜集中养老的主要方式,将会快速发展,也是赢利的最主要亮点。
3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消费潜力不断得到释放,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是指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诊疗疾病、增进健康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
3月22日,民政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7年开始,连续4年,在全国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以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管,坚决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到2017年底,50%以上的养老院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完)